清之源案例|臨武縣某礦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項目
臨武縣作為珠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在發生銻濃度異常事件后,必須采取果斷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源頭進行治理,保障下游群眾及珠江流域的飲用水安全。省環保廳及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關閉了上游及下游眾多非法采選企業,但是因非法采選遺留的廢石依然在雨水的浸泡、沖刷作用下下游排放各種重金屬污染因子。因此,對武水河上游遺留的重金屬污染進行治理及生態修復迫在眉睫。
項目名稱:臨武縣某礦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項目
工程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
建設工期:10個月
項目處理規模:礦區內采礦廢石穩定固化治理采礦廢石15萬m3,尾礦庫上游1000米至河道采礦廢石清理及河道清淤,疏浚清理河道3.5km,共需清理河道廢石14.70萬方;利用清理的廢石在河道兩側修建河堤7km,河床寬度30m,河堤底寬3m,頂寬1.8米,高1.5米,消耗采礦廢石2.52萬立方米;對以破壞的礦區地表及河道兩岸進行生態恢復,共10萬m2。
項目目標:本治理方案需實施的目標主要是從源頭治理武水流域重金屬污染問題,對礦區遺留的采礦窿道、采礦廢石及選礦尾砂進行治理,減少廢石、尾砂淋濾水的產生及含重金屬采礦廢石和選礦尾砂進入河道或沿河道向下游輸移。同時,對礦區被破壞的地表植被進行生態修復。
項目實施必要性: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治理流域重金屬污染問題的指示精神,盡快解決河流源頭段歷史遺留污染問題,減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保障供水安全和居民身體健康,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治理原則:治理過程中不新增污染、避免治理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帶來的“二次污染”。治理過程中規避環境及人員風險,經濟實用、易于實施,短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結合。
項目難點:項目范圍廣,處理采礦廢石量大,河道清理受環境影響,清理難度大,生態修復范圍大。
礦區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 廢水污染,固廢污染
污染類型:重金屬As、Cr、Cu等
礦區重金屬含量:
農作物污染狀況:
工藝技術方案:異位固化穩定化+安全填埋
治理思路:根據廢石堆放現狀,主要為采礦遺留下來的廢石,廢石均裸露在外,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根據以上情況,該廢石堆不宜異地處理,本設計方案采用原位修復。為避免廢石堆場發生地質災害,對廢石堆場的邊坡坡腳砌筑塊石攔石墻和引水涵管。
固體廢物處理工藝流程:
河道清理方式:干河清理
清理工藝流程:現場勘察→施工準備→圍堰施工→排水清理→拆除圍堰。
礦區植被修復方案:采礦廢石場必須先將場地進行平整后,混合石灰壓實并在其表面第一層鋪設礦區內拆除的地表建筑垃圾作為隔離層,再鋪設20cm左右厚的壓實粘土,坡度2%左右;然后在其上覆蓋15cm厚的種植土層,坡度小于2 %。表層覆土工作完成后,再在表面播撒草籽。
項目意義: 礦區重金屬污染物綜合治理項目是一項以流域水質改善、環境保護為主體的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工程建成后,將有利于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減輕水質污染,改善流域生態,鞏固礦區環保治理的成果,有利于提升廣大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著重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