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源案例|原新邵縣某冶煉廠土壤修復EPC項目
原新邵縣某冶煉廠由于生產工藝落后、污染嚴重,被關閉后,遺留了廢舊廠房、廢棄場地及一定量的廢渣。廢渣中含有Sb、As、Cd、Pb、Zn、Cu、Mn等重金屬污染因子。導致重金屬因子浸出擴散至周邊更大范圍及深層次的土壤,并逐漸流入地下水體或滲入影響地下水,對周圍環境有較大的安全隱患,為保障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及飲用水安全,對廠區廢棄場地的再利用修復顯得尤為迫切。
我司根據場地實際污染狀況,特別針對場地的重金屬污染,選用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法和先進合適的處理工藝,嚴要求、高標準地將污染場地修復至在正常范圍之內,以期徹底消除污染場地環境安全隱患,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
項目名稱:原新邵縣松華冶煉廠土壤修復EPC項目
工程地址:新邵縣
建設工期:320天
項目處理規模:對冶煉廠廠區內受污染的土壤進行治理修復,安全處置廠區及周邊固廢物。
項目難點:時間緊迫任務繁重,需要處理的污染物量大、范圍廣。
主要污染物:重金屬污染,涉及的重金屬主要有Sb、As、Pb、Zn、Cd等。。
污染原因分析:大氣干濕沉降;廠界內遺留廢棄物的堆置;生產過程造成的污染;雨水等外來徑流造成的污染擴散。
廠區滯水處理工藝:采用 “次氯酸鈉氧化+鐵鹽+石灰水”化學處理工藝。
廠區水洗廢水處理:由于場地區域河沙需要經過水洗,會產生大量廢水,則需要處理的廢水共計約27000m3.則每天的處理量約為300m3。
土壤修復治理思路: 由于冶煉廠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項目,具有面積小,超標土壤厚度不深,實施工期短等特點,因此對該片區的土壤治理方式,采用以原位修復為主的“土壤重金屬穩定化”修復技術,同時輔以生態修復。
土壤修復治理工藝選擇:原位固化穩定化+安全填埋
土壤修復治理工藝流程: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本項目涉及的一般工業固廢比較適合采用安全填埋的方式進行最終處置。同時由于量不大,現場也有空余場地,根據現場情況,宜采用固化后就地填埋的方式。
項目意義:本工程項目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同時也改善了投資環境。通過對松華冶煉廠廠區及周邊土壤重金屬的治理,可有效解決當地水源污染、農田污染隱患等問題,不僅減少了土地廢棄的損失,且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另外重金屬污染的有效治理防止了污染面源的進一步擴大,有利于改善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為創建優美、舒適、健康、清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社會穩定,是人民安居樂業、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